近年,产能过剩的话题在许多行业都成为热点。陶瓷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无论是陶瓷产量、企业数量、品牌个数,都堪称世界之最,而这些因素的组合,折射出行业的产能过剩现实。 由于企业数目众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话语权弱,行业整体竞争力明显不强,特别是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如市场萎缩,则哀鸿遍野;如反倾销一发,则牵连一片,不久前泰国对华陶瓷反倾销案,涉及佛山陶瓷企业高达百余家;如争夺出口订单,则价格战兵戎相见。不能不说,中国陶瓷业的大,很大程度是上累加起来称之谓大,若单兵作战,没有几家企业能拿得出手。或许“攒鸡毛凑胆子”有些晦气,但情形就是这样。 面对中国陶瓷业小而多、散而弱、大而不强的现实,陶瓷企业若想屹立于世界陶瓷强国之林,迫切需要借助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东风,运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有效实施并购重组,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抢占先机。世界上许多卫浴巨头都曾进行过“强强联合”。如荷兰卫生陶瓷企业康宁克里科公司已实现与瑞典高斯公司的联合,意大利的桑尼公司合并了帕兹公司,瑞士胡丁劳芬卫生瓷公司购买了德国杜拉维特公司的部分股权。欧盟主要几家卫生陶瓷厂商的合并与重组,目的在于组建成几家世界上最先进、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巨无霸企业,加强与提升欧洲卫生陶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西班牙乐家并购了中国第一家上市陶企——鹰牌卫浴,而日本伊奈则收购了美标亚太区9国业务。 而眼下,一些欧美陶瓷企业则借助碳关税等新型贸易壁垒及反倾销等传统方式,竭力阻挡中国陶瓷产品进入欧美市场。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觉。 并购重组,是陶瓷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有效进军欧美等国际市场的跳板。在国内,通过大吃小、强并弱,实现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引领行业的发展水平。对于欧美等国的贸易壁垒,抢占国际产业分工与交易链条的有利位置,采取并购迂回的方式,通过并购目标市场上拥有完善渠道的当地企业,借机输出产品,占领目标市场,也是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的有效方法。不久前,隶属航标洁具的福建漳州万佳陶瓷成功并购美国西方窑业有限公司,成为海外并购的又一成功案例。而国家也将出台激励政策,借金融危机抄底,实现陶瓷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不失为当下陶瓷企业的一种选择。有关人士表示,以陶瓷为代表的建材行业跨国并购将出现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果如其言,对陶瓷业而言,不亚于金融危机赐福,问鼎世界可期。 相关陶瓷资讯有:陶瓷业是否也该限制原材料出口量 陶瓷业如何稳定发展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