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题词为:“瓷都艺术人才的摇篮”的福建省德化职业中专学校,成立三十多才,培养了多批陶瓷艺术人才。以下为学校整体介绍: (一)沿革 1981年8月24日,成立德化城关职业中学筹办小组。校址设在屈斗宫古窑址边。10月16日正式开学。苏玉盾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94年4月升格为福建省德化职业学校。1995年3月更名为福建省德化职业中专学校。苏玉盾、郑智民、邱瑞礼、黄昆水、颜真泉、张南章、郑启伟、叶乐善、廖美鸿等先后任校领导。 (二)设施 1981年秋,县政府拨款8.7万元购买723野战医院旧营房为校舍(占地面积28亩,有土木结构平房18幢,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拨款1.73万元,砌筑围墙600多米。1983~1997年底,省、市、县三级政府拨款487万元,再征地20亩,扩建综合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工餐厅、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等,总建筑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 1982年秋自筹10万元,建陶瓷制作和彩画2个实习工场。1984年投资55万元,创办校属陶瓷工艺厂,建筑面积984平方米,供实验、实习、生产和科研。购置陶瓷专业教具3000多件,各类专业图书资料万余册。1994年,省教委配给16台386电脑,建电脑室1间。1995~1998年投资50万元,购置488、588电脑各40台,建电教室2间,各处室亦配置电脑。 2001年迁入凤凰山新校址后,添置价值300万元的办公、教学、生活、体育等设施。 (三)规模 1981年招生2班99人。1983年6班218人。1987年8班237人。1992年10班295人。1993年12班475人。1994年14班500人。1993年、1994年,与集美轻工业学校联办陶瓷美术专业,每年招生46人。1996年14班520人。1997年16班896人。1998年秋开始,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办德化陶瓷雕塑进修班,与景德镇陶瓷学院联合创办陶瓷雕塑成人大专班。2001年,3校(职专、技校、成人中专)新招生54班862人,学生总数为2368人。设有7个专业。 1981年在编教职工6人,1982年17人,1990年40人,1994年82人,1998年136人(包括兼职32人)。2001年108人(是开办时的18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20人,中、高级职称35人。开办初期,陶瓷专业课聘请高级工艺美术师杨剑民、林质彬等8位老艺人担任;先后选送20多名在职教师、优秀毕业生到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深造后返校任教。2001年7月,引进17名景德镇陶瓷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本科毕业生充实专业师资队伍。 (四)成果 至2001年底,为社会输送各类中级技术人才4489人,其中陶瓷专业3363人,占毕业生总数75%,就业率达98%。分布在本县、泉州市区、厦门、广东等沿海开放城市的陶瓷、树脂等工艺类企业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策划和生产管理工作。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的陶瓷产品设计技术人员大部分是该校毕业生,有几十名优秀毕业生巳成为陶瓷企业家,其中:毕业生林文昌为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毕业生尤少青(女),于1997年在县民营科技园区创办德化青心陶瓷有限公司,该公司1998年被县政府评为民营科技企业先进单位。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撰写65篇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苏健强的说课稿《鼻子》获全国首届职业技术教育优秀说课稿一等奖,编入全国《职业技术教育说课稿精粹》。陈桂玉、康新禄、苏健强、卢美达、苏珠庄等绘画、雕塑作品木兰卸装、东方之珠、搏、瓷国名珠、心语、巫山女神分别获得省级以上金、银、铜奖。1997年,成立“福建省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泉州市青年干部计算机培训点、考点”。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1人达三级、92人达二级、413人达一级。1985~2001年,先后荣获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199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为学校题词:“瓷都艺术人才的摇篮”。